2023-04-26
序号 |
可能原因 |
解决方法 |
1 |
砂带接头不牢、开裂 |
加强生产中的质量控制,满足用户需求 |
2 |
运输或装机时砂带折皱或边缘损坏 |
装机前外观质量检查,装机时正确操作 |
3 |
砂带张力过大 |
调整张力,在工作负荷下不打滑,张力越小越好 |
4 |
切削过深,摩擦热积聚 |
降低切削深度或进给速度,或采用冷却剂或冷却装置 |
5 |
工作压力太大 |
减小压力 |
6 |
外部杂物进入砂带与辊或板材之间 |
清除杂物,高效能的抽尘是很好的预防措施 |
7 |
机器运转不正常,砂带被行程开关撞破 |
检修设备(特别注意纸基砂带) |
8 |
砂带振动过度 |
选用低硬度接触轮,检查机器振动情况或砂带质量 |
9 |
接触辊锥形;接触辊或石墨垫与底座不平行 |
修磨辊子去除锥形;重新安装,保持平行 |
10 |
工件厚薄相差太大或部分重叠冲击砂带 |
安装针对重叠板及超尺寸部分的防护装置 |
序号 |
可能原因 |
解决方法 |
1 |
砂带喇叭口或接触辊锥形 |
更换砂带或修磨辊子去除锥形 判断方法:砂带反向安装,如果起皱角度不变,可确定为接触辊锥形;如果起皱角度变换方向,则判定砂带喇叭口 |
2 |
砂带受潮变软或湿度不均匀,延伸不一致 |
砂带按要求正确贮存 |
3 |
砂带过软,硬挺性不够 |
选用厚基材、硬挺性好的砂带 |
4 |
接触辊(通常是主动辊)与张紧辊不平行 |
检查并纠正 |
5 |
主动辊磨损成哑铃形,砂带张紧不均匀 |
主动辊重磨或更换 |
6 |
接触轮与支撑轮上的轴承磨损 |
更换轴承 |
7 |
砂带摆动不均匀 |
调整摆动系统 |
8 |
砂带张力太大或不足 |
在工作负荷下不打滑,张力越小越好 |
9 |
砂带张力不均衡,时大时小 |
检查空气压力系统,保证恒压力供气 |
10 |
接触辊或张紧辊上磨屑积累 |
经常清理,高效的抽尘是很好的预防措施 |
11 |
终止研磨后,未松开张紧辊 |
规范操作 |
序号 |
可能原因 |
解决方法 |
1 |
喇叭口 |
更换砂带 |
2 |
纠偏装置工作不正常,砂带向一个侧运动慢,而向另一侧运动快 |
调整纠偏装置 |
3 |
砂带边缘跳动过大造成纠偏装置失灵(砂带S边或荷叶边) |
使用较大的砂带张力,如果边缘继续跳动就需更换砂带 |
4 |
射流跟踪失灵 脏物或外来物堵塞气嘴 |
检查空气管路和接点是否漏气 保持空气喷嘴畅通,安装空气净化器,净化空气 |
5 |
砂带张力太小,引起打滑造成砂带跑偏 |
在工作负荷下不打滑,张力越小越好 |
6 |
接触辊是锥形 |
通过磨削去除锥形 |
7 |
光电装置不工作 |
经常用软布或酒精擦洗或将气嘴对着光电装置或反射器;必要时更换 |
8 |
接触轮、支撑轮表面磨损或橡胶剥离 |
修磨、重包或更换 |
9 |
砂带应用不均衡,磨削集中 |
均匀使用砂带整个表面 |
问题 |
序号 |
可能原因 |
解决方法 |
机械振纹 |
1 |
接触辊、张紧辊不平衡,轴承轴颈磨损,砂带驱动部件损坏(振动、松动或损坏的砂带驱动辊),传送带进料不均匀 |
动态地平衡接触辊和张紧辊,重磨辊子,校正或适当磨削砂带驱动辊,更换磨损的轴承,修磨轴承轴颈 |
2 |
砂带纠偏调整进行太快或不稳,造成磨床颤动 |
使纠偏减慢,达到确实没有振动的运动,消除引起磨床颤动的所有因素 |
|
3 |
磨床的活动部分如传动装置、拉紧销、连杆等未紧固 |
拧紧所有松动的地方,确保重要部分的运动不受损害 |
|
4 |
砂带跳动大(砂带一端受潮,或砂带边缘损坏、砂带S边或荷叶边) |
更换砂带,砂带按要求贮存 |
|
5 |
砂带张力太大或太小,可能造成砂带震颤以至使磨床颤动 |
减小或增大砂带张力直到砂带运转平稳为止 |
|
6 |
磨床安装区域如下: (a)空气压缩机——不稳 (b)其它机器——振动、颤动 (c)外部原因——施工、机械、空气锤等 (d)不稳的地板等 (e)磨床是否紧固 |
通过适当地固定防止磨床颤动,把所有的机器加固在稳固的基座上(排除一切外部干扰) |
|
接触辊纹(或张紧辊纹) |
7 |
接触辊、张紧辊不园 |
修整或更换辊子 |
8 |
接触辊、张紧辊等轴承损坏 |
更换轴承 |
|
9 |
接触辊、张紧辊上粘附杂物 |
清理辊子 |
|
10 |
马达主动皮带轮、接触辊皮带轮不成直线。三角带太紧或太松,机器运转不不稳 |
校正皮带轮。正确安装、使用匹配的三角带,以便运转平稳 |
|
砂带接头纹 |
11 |
砂带的接头方式不合适 |
推荐砂带的接头方式为直线或波形对接 |
12 |
太硬或太厚的砂带接头 |
调整接头胶配比或改变接头方式、降低其厚度 |
|
13 |
对于所用的磨料粒度,接触辊太硬,使用较硬的辊子,更易加重接头区负荷 |
更换辊子。根据接触辊硬度与所用粒度指导应用 |
|
14 |
负荷(工作压力)太轻,会造成只有接头与工件接触 |
在工件上增加压力,但不要比所要求的工件与砂带充分接触的压力大 |
|
进给纹 |
15 |
马达主动轮上的三角带或皮带松弛 |
修理或更换,使运转平稳 |
16 |
进给系统损坏,进给速度不均衡 |
检查并改进 |
|
17 |
传送带变光滑,造成板材滑动 |
用粗砂重磨传送带 |
|
18 |
压紧装置或进给辊、压板安装不正确 |
根据厂家的磨床安装指导重装 |
|
19 |
在传送主动轮上、张紧轮上有磨屑积累 |
清除。确保该部分又直又平,排除并防止磨屑积累 |
|
其它 |
20 |
上道工序的磨痕未完全磨掉 |
改变磨料粒度组合 |
21 |
张力小或磨削压力太大造成砂带打滑 |
合理调整 |
|
22 |
石墨垫损坏 |
更换 |
|
23 |
压磨器(压板)不起作用 |
调整到合适位置 |
问题 |
序号 |
可能原因 |
解决方法 |
表面经向沟槽 |
1 |
接触轮或压板太软,显出工件表面的软、硬区域 |
改换成较硬的接触轮或压板 |
2 |
接触辊和压板包层损坏,毡垫及石墨垫包层损坏、不平整 |
修理或更换 |
|
3 |
砂带表面非正常的大粒参与磨削 |
一般通过磨削没磨过的硬木板去除,如果不能去除,就更换砂带 |
|
工件表面条纹 |
4 |
接触辊某些区域磨损 |
重磨辊子 |
5 |
砂带被金属或其它硬物擦伤或磨伤 |
更换砂带 |
|
6 |
外来物体堵塞或损坏接触辊、石墨垫包层或砂带基底 |
重磨辊子,根据生产工艺重包石墨垫 |
|
7 |
搬运、装卸等造成的砂带表面缺陷 |
规范操作 |
|
不规则划痕 |
8 |
使用了脏冷却液 |
检查过滤系统,过滤或更换冷却液 |
9 |
由辊子、石墨垫及砂带涂层的不均匀造成的砂带某些点过载 |
使进料达到砂带的最大利用率。使磨床保持在良好工作状态,使粉尘得到充分收集。如果认为是砂带造成划痕,更换砂带 |
|
微痕 |
10 |
对辊子、石墨垫、石墨垫包层、砂带、压紧辊及支撑板、传送带、传送支架有害的微痕 |
防止伤害,找出有问题的地方并整修 |
11 |
砂带使用不平衡及负荷不均匀 |
按砂带最大利用率分布工件 |
|
12 |
砂带涂层中的缺陷或表面被污染(油、胶) |
更换砂带 |
序号 |
可能原因 |
解决方法 |
1 |
冷却液供给不均或不够 |
调整冷却液喷射方向,增加冷却液 |
2 |
砂带接头缝夹屑、或接头胶未擦净,砂带表面被污染造成堵塞 |
清除木屑或更换砂带 |
3 |
工件硬度高,磨料硬度低,不规则的切削、摩擦产生高热 |
选用高硬度磨料的砂带 |
4 |
进给速度小 |
提高进给速度 |
5 |
接触辊太硬或在压磨器的组件中,衬垫太硬,不平整 |
选择合适硬度的接触辊;选择合适的衬垫,使压磨器表面无高点 |
6 |
砂带过度使用,不再有高的切削力 |
及时更换砂带 |
问题 |
序号 |
可能原因 |
解决方法 |
前后边缘磨除过度 |
1 |
压紧辊或压板安装不合适 |
按照厂商的磨床安装说明安装 |
2 |
前缘——进给辊或压板太高 |
降低辊或压板,连续进给工件 |
|
3 |
后缘——输出压板或辊太高 |
降低一个或必要时两个都降 |
|
4 |
传送带太软 |
使用硬的传送带 |
|
锥形板(一边厚一边薄) |
5 |
接触辊锥形 |
重磨 |
6 |
压磨器(接触压板)倾斜 |
校正或调整到与支架平行 |
|
7 |
接触辊、传送带不平行 |
校正 |
|
8 |
传送带磨损 |
重磨或更换 |
|
尺寸不均匀 |
9 |
哑铃形接触辊,中部磨损,压磨器、传送带中部磨损会造成板材中间厚,两边薄。 |
准确地重磨辊子,更换压磨器毛毡和石墨垫,在接触辊修磨后,重磨传送带,如严重磨损更换传送带。 |
10 |
接触辊中间粗,两头细。压磨器、、传送带类似的磨损将造成板材中部薄、两边厚。 |
重磨辊子。重磨或更换传送带。修理或重包压磨器。 |
|
11 |
板材长度方向厚度不均匀是由于: (a)由于变滑的传送带造成板材滑动。 (b)压紧辊或压磨器安装不合适,尤其与变形的或软的传送带组合使用。 |
磨毛或更换传送带; 根据厂商磨床安装方法指导安装。 |
序号 |
可能原因 |
解决方法 |
1 |
砂带选用不当 |
如果磨的是木材,请选用疏植砂砂带 如果磨的是油漆,请选用防堵塞产品 如果磨的是金属,用防堵和润滑砂带 |
2 |
砂带受潮 |
砂带正确贮存 |
3 |
接触轮太软或太粗 |
选用宽槽或硬的接触轮,选用直径小的接触轮 |
4 |
磨削压力过大 |
减轻压力 |
5 |
砂带或工件表面被污染(油污或胶团等) |
更换砂带或改善工件质量 |
6 |
吸尘力不够 |
增加吸尘力 |
7 |
喷气清洁器的安装位置不当或喷出的气体含水量较大 |
调整喷气清洁器的位置和方向,净化压缩空气 |
8 |
冷却剂不够或喷射方向不对 |
增加冷却剂或改变喷射方向 |
9 |
工件湿度大 |
控制工件含水率,木材一般在15%以下 |
序号 |
可能原因 |
解决方法 |
1 |
砂带太软 |
选用厚基材、硬挺的砂带 |
2 |
切削深度过大 |
降低切削深度 |
3 |
进给速度太快 |
降低进给速度 |
4 |
接触轮太硬 接触轮直径太小 接触轮槽太宽 接触轮磨损 |
选用硬度低的接触轮 选用直径大的接触轮 选用槽窄的接触轮 修磨或更换接触轮 |
5 |
集中一处磨削 |
均匀使用整个砂带表面 |
6 |
磨料粘结强度小 |
选用磨料粘结强度牢的重负荷磨削砂带 |
序号 |
可能原因 |
解决方法 |
1 |
砂带过软,纵向折皱 |
选用厚基材、硬挺的砂带 |
2 |
接触轮上有毛刺或磨损 |
修磨或更换接触轮 |
3 |
磨削压力过大 |
降低压力 |
4 |
切削深度过大 |
调整切削深度 |
5 |
集中一处磨削 |
均匀使用整个砂带表面 |
6 |
工件厚度相差过大 |
将不同厚度工件分开加工 |
7 |
接触轮与支撑轮不平行 |
调整设备 |
序号 |
可能原因 |
解决方法 |
1 |
砂带边缘损坏、S边或荷叶边 |
更换砂带 |
2 |
进给速度太快 |
降低进给速度 |
3 |
接触轮轴承或支撑轮轴承松动或缺少润滑 |
润滑、紧固轴承 |
4 |
磨削或进给压力过大 |
减轻压力 |
5 |
接触轮动平衡不好 |
修磨或更换接触轮 |
6 |
接触轮太硬 |
换用软接触轮 |
7 |
机器振动 |
检查并调整机器 |
8 |
砂带张紧不够 |
增大张力 |
9 |
磨料粒度太细 |
选用粗粒度 |
10 |
接头方式不适合 |
选用对接砂带 |
11 |
进给或驱动不均匀 |
调整设备 |
12 |
盘刹转子扭曲导致接触轮振动 |
更换转子 |
序号 |
可能原因 |
解决方法 |
1 |
磨料粒度太粗 |
换用细粒度 |
2 |
板材太热 |
延长板材的冷却时间 |
3 |
板材太潮 |
给予适当的烘干 |
4 |
进给速度太快 |
降低速度 |